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走五四路”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时间:2016-04-24 浏览次数: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校团委的要求和院团委的安排,4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生团支部与党支部共建,开展了寻访青运遗迹,承担青年责任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以重走五四路线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大红楼、天安门广场、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遗址等五四运动游行路线中的重要地点。

上午10点,2015级硕士生党团支部全体成员在北师大校内五四纪念碑前集合。1984年,北师大师生在图书馆前修建五四纪念亭,1992年在亭内建立五四纪念碑,碑文详细说明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英勇事迹,02年因建设主楼纪念亭被拆除,04年完成复建。

全体同学集体学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我校一批进步师生在五四运动后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8月,以北京女高师和北京高师党员为主的中共北京西城支部成立,是北京最早的两个党支部之一。2015级团支部团员阅读了五四纪念碑碑文,重温了入团誓词,共建的2015级党支部党员也进行了入党誓词的诵读。全体同学回顾了五四运动中北师大人的事迹,思考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

接下来,按照五四运动学生游行路线,团支部为同学们发放了实现设计的、包含青年运动主要站点的地图,开始了寻访五四青年运动遗迹的旅程。

第一站: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落成后至1952年,被用作北大的主要校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学们参观了北大红楼中的专题展览——《鲁迅与<新青年>》、《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增强了对于五四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在展览中,同学们看到很多珍贵史料,如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路线图、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讲述五四运动的家信、五四运动中的学生游行示威照片、五四运动中的宣传海报等,以及《新青年》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书信稿件等。

第二站:五四运动纪念碑

五四纪念碑位于五四大街与北沿河大街交角处。五四纪念碑形状为写着“1919.5.4”字样的旧报纸造型,刻有浮雕作品《翻开历史的一夜》,包含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等。五四大街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东西横贯北京城区的大街最中间的一段,因街北的北京大学旧址曾是五四运动发源地而得名。

第三站:天安门广场

1919年5月4日,来自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工业专门学校等十三所院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集中在天安门广场,他们手执各色旗帜与标语,标语牌上写着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收回山东权利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字样,有的还画着山东地图和各种讽刺漫画。学生们高呼着打倒卖国贼等口号,冲破军警阻挠,向南行至东交民巷。

第四站: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基于义和团事件后的《辛丑条约》而建成的使馆区,戒备森严,中国军警不得进入,国人也不准居住。五四运动当天,游行学生企图前往东交民巷区域的日本公使馆示威,被外国巡捕与北洋军阀政府军警阻拦,学生情绪被严重激化。游行学生决定掉头向北,前往“二十一条”谈判主事人曹汝霖家(即位于北总部胡同的赵家楼)。

第五站:火烧赵家楼遗址

1919年5月4日,游行学生队伍不顾军警阻挠,来到位于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住宅。曹汝霖、章宗祥分别躲避,在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匡互生为代表的爱国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们冲进曹宅,火烧赵家楼,学生们痛打章宗祥,后军警逮捕学生市民共三十二人。

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义举,震动全国,"五四"爱国运动迅速蔓延中华大地。最终迫使政府妥协,拒签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卖国贼的职务。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革命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

经过约两小时近4公里的步行,2015级硕士生团支部以重走五四路为主要内容 的主题团日活动圆满结束。团支部还在支部云盘上传了相关材料,方便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同学们在寻访遗迹、感悟历史的同时,重温五四精神,磨练意志,锻炼身体,从学科角度出发,加深了对于五四运动极其历史作用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