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至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和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联合发起的“筑梦之旅”西部愿望游学活动成功举行,来自贵州省镇宁县的8名师生在北师大研支团的带领下在北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游学活动。
2015“筑梦之旅”西部愿望游学团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黔支教时与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共同协作的突破。在安全保障上,北师大研支团与中青旅紧密合作,制订了详细的安全保障方案;在成员选拔上,在综合考察后选拔了6名包括汉族、布依族和黎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行程设计上,以国家、历史、大学、梦想为主题精心设计,包括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国家博物馆、中国航天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行程。
为了让贵州孩子们感受到国家的魅力,支教团带领学生们参观了人民大会堂,通过对各个省展厅的参观讲解,学生们对国家有了整体的了解,对各省独特的文化有了初步的感受。在进入八达岭长城后,学生们更加兴奋,他们通过努力攀爬最终到达了“好汉碑”。来自镇宁实验学校的彭发勇讲到,在他站在长城高处,向远处俯视时,才能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他觉得在长城上看到的祖国更加真实,更具有魅力。
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国家历史,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支教团带领着他们参观了故宫、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圆明园等地。在国家博物院,学生们更加具体形象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他们看到了在课本上学习的四羊方尊等国家瑰宝;在圆明园,学生们认真聆听着支教团老师对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事件的详细描述,并通过实地观看遗址,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镇宁实验学校初一的彭发勇说道,他对英法联军可耻的做法很愤恨。在谈到怎么做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时,他提到目前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为建设国家、建设西部,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这么做,才能让国家变强大。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感受大学氛围,支教团带领他们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进行游学。支教团通过参观校园、一问一答、经验分享等方式,向大家展示大学的魅力。来自镇宁县优秀学子齐欢在参观完北师大后对自己的梦想有了更具体的憧憬,“我感受到北师大独特的魅力,也考入北师大,向在我们那支教的白佳鑫老师一样,回到家乡去教书。”另一位黎族男孩张超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欢大学干净的校园,自由的课程,我想考入清华,走入理工最高殿堂。”同行的男孩刘磊则提到,“原以为考上大学以后就不需要怎么学习了,来到北师大看到大学生都在更加刻苦的学习,才知道学无止境。”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北京同龄人的学习生活,搭建东西部中学生交流互助平台,支教团带领学生们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进行了深入交流。游学团师生与人大附中学生一起听课、一起聊天,来自镇宁县优秀教师邢又滔说道,“人大附中的课堂很高效,内容很丰富,方式很灵活,师生互动积极,我们也要学习这样的方式。”在聊天座谈中,人大附中团委书记刘炜老师介绍了附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希望大家建立长期联系,互相沟通自己的生活,增加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在谈及“梦想”这一话题时,镇宁县学生勾中宇说道,“我想做一名机械工程师,因为我喜欢创造和发明。”而人大附中一名男学生讲到,“其实我的梦想是不断在变化的,但是不会因为变化而消失,却因变化而更加明确,成为指引现在学习的动力。”这句话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座谈结束后,镇宁县学生王嘉鑫对附中同学的开阔视野和深邃思想所震撼,“原来我的同龄人比我强太多,我真要跟他们交朋友,多要跟他们学习,也要努力读书,争取向他们看齐!”支教团成员白佳鑫在活动结束后感触颇深,“游学团的学生在当地都是成绩最优秀的,来附中后,看到这么优秀的同龄人,他们一定会发现差距,有利于他们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从感受国家魅力到了解国家历史,游学团的学生们更加了解国家,更加热爱国家。从体验大学氛围到与更加优秀同龄者谈论梦想,游学团的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找到了梦想。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李金东认为,为西部的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带着梦想返航,这就是西部愿望游学团的初衷与本质,他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这次“筑梦之旅”的收获转化为学习与成才的动力,用更多的努力向着更高的梦想,扬帆起航。
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联合发起,在青海注册的地方性非盈利公益组织。协会依托教育部与团中央联合举办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开展各项工作,旨在支援西部地区教育,拓宽西部地区学生视野,提升西部地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协会自2013年9月在大通县成立以来,与贵州、甘肃、新疆、云南、西藏、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以及重庆等地区高校研究生支教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同推进西部边远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