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校团委召开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5-04-27

4月26日晚,校团委组织召开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学习会,校团委专兼职团干部、各学生组织(团体)成员共计27人参加。会议包含理论研学和宣讲实训两大环节,通过经典研读与宣讲示范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团干部深化理论素养、提升宣讲能力。


本期理论学习以《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为阅读文本,赵育、郭圣洁、刘翀遐、宋奕铭四位兼职团干分别领学。赵育从“破除迷思”引入,梳理青年毛泽东在写作《商鞅徙木立信论》过程中反思社会割裂、以意志力对抗社会达尔文主义、立足国情形成本土化革命理论的认知突围历程。郭圣洁聚焦青年毛泽东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考,倡导当代青年应警惕“弱肉强食”论调,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倡导合作共赢。刘翀遐创新运用贝叶斯推断理论,通过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案例,阐释毛泽东从改良转向革命背后的科学逻辑,提出“开放先验-实践验证-动态调整”的认知突围方法论。宋奕铭以“封建迷信到唯物主义的认知突围”破题,通过解构算命现象的本质,呼吁青年拒绝迷信与资本异化,在实践中书写人民史观。



在宣讲实训环节,青春讲师团成员曲科蓉、张启月依次开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风正好扬万里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示范宣讲,通过内容架构解析、实务技巧演示和现场互动模拟,系统展示理论宣讲的标准流程。组织部负责同志详细解读《校团委专兼职团干部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工作方案》,强调宣讲工作要坚持政治性、突出青年味、注重实效性,鼓励团干部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以及个人成长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原创团课打磨。



学习会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展开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参加今天的集体学习研讨,令我深刻感受到思想穿透时空的力量。后两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以学科视角解码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品格,带给我诸多方法论层面的启示。青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展现的认知突围路径尤其发人深省。这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认知自觉,恰似穿越时空的明灯,照见当代青年的思想困境。置身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我们这代人虽掌握着海量数据资源,却时常陷入“知道很多道路但找不到方向”的价值迷思。当碎片化信息编织成认知茧房,当算法推送构筑起观念回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拾实践哲学的精神品格。在百年变局的坐标系中,唯有将个人成长轨迹融入社会实践的经纬网,在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中校准认知坐标,方能真正续写“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

——办公室 海佳丽


本次集体学习会,四位领学人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青年毛泽东的认知突围及其对当代的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毛泽东的认知理念不仅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它激励着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更要积极行动为社会公平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也是学为人师、回报社会的青春舞台。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 刘知蒙


作为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的兼职团干,我在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时深刻体会到青年毛泽东“认知突围”思想的现实意义。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应从三个维度突破工作瓶颈。理想信念层面,在组织天安门专项志愿服务时,众多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投入高强度工作,定是有强有力的精神灯塔指引。实践路径层面,受毛泽东的“扎根泥土”实践智慧启发,深度调研后再开展服务。方法论层面,面对“拍照打卡式服务”的形式主义问题,我们运用毛泽东“到中流击水”的批判思维进行破题。在优质项目培育中,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研讨,将国家关注热点与工作实际结合,重新定义志愿服务价值。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 卢以若


跟随领学人的启发,我了解到毛泽东主席的学习观令人钦佩。秉持“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既钻研传统文化经典,又注重“经世致用”;坚持 “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倡导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结合,通过游历实践了解国情。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新时代青年,我们享受着先辈奋斗的成果,更应传承其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科创服务中心 吴婧卓


听完今天的集体学习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主席“世界的本质是变化”与“人的精神由理智与意志组成”这两个论述。在当下快速变化的时代,这样的论述对我们青年人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理智强调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意识强调主观能动性,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既要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又要有“意志+理智”的务实行动,落到实处,就要求我们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扎根现实服务社会。

——研究生支教团 陈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