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暑期社会实践经验分享平台,促进实践成果转化,10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在海淀校园化一教室举办。活动邀请清华大学“计豫经纶”实践队,北京大学学生爱心社赴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起点”实践队,北京师范大学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讲团、“e路黔行”调研队的代表做专题实践分享。
分享交流活动开始前,在场师生共同观看北京师范大学2025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精彩瞬间视频。视频展示了我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展现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踊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涨热情、坚定决心和卓越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的林维越同学以 “赓续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为主题开展主题宣讲。作为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的志愿者,林维越同学以 “可爱的中国” 为核心展开分享。他结合亲身经历,详细讲述了从引导观礼人员有序入场,到在观礼台提供现场保障服务的全过程,生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以奋斗书写青春的精神风貌,也传递出当代青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坚定决心。
清华大学的苗硕同学分享了“计豫经纶”赴宿迁调研数字经济支队的经验与心得。此次调研是清华大学 “思政实践” 课程的重要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围绕 “问道数字化 青春共聚力” 主题展开。在8 天时间里,支队 26 名成员分 4 组深入宿迁宿豫区,累计走访数十家电商企业、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和乡镇街道等,通过座谈、街访回收近 400 份有效问卷,全面收集一手信息。调研最终形成万余字的宿豫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电商产业专题报告,支队提出的发展建议获宿豫区政府采纳并收到反馈肯定。这充分彰显清华学子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的实践初心与当代青年担当。
北京大学的徐铭同学以《青年足迹鉴证乡村振兴,青年智慧助推教育强国》为题,分享了学生爱心社赴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暑期社会实践队的经验。此次实践围绕“发展赋能”“二次育人”“大思政课”三大维度推进。团队联合多方力量开设“8+5门” 特色课程,覆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多方面,累计备课及授课时长近800小时。同时,团队结合丰顺县当地实际整合资源,成员围绕客家文化、乡村教育等主题开展研究,形成系列调研成果。徐铭同学强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表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群体走出象牙塔,以思政引领实践、在实践中深化思考,切实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查楚益同学以《航发铸心,砥砺报国》为题开展“心起点”实践队经验分享。“心起点” 实践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七年间持续聚焦航空发动机领域关键性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国空天事业发展。查楚益同学在分享中强调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介绍团队通过大规模采集调研样本、实现 “产学研政” 主体全覆盖,形成学术报告后及时反馈至相关企业,为航发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此外,团队还开发航发特色课程,以 “做全年龄段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航发科普” 为目标培育公众空天情怀;同时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通过乡村支教、文体活动等发挥高校服务基层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的明若男同学分享了“e路黔行”调研队的经验与心得。调研期间,团队针对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乡村义务教育领域的地方干部、校领导、一线教师及学生,深入 3 镇 8 校开展实地调研,构建起 “城乡—学段—典型” 立体样本。基于调研发现,团队提出可落地对策,为县域政府破解乡村教育优质均衡难题提供了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新思路,在平等尊重、相互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在现场问答环节,五位同学就社会实践中关切的问题向分享嘉宾进行提问,嘉宾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素养,逐一给予了坦诚而精彩的解答。
最后,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对五位同学的分享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大家主动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提前结合专业方向规划实践选题,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号召大家以 “小我” 视角洞察基层真问题,用实践行动服务 “大我” 中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今日,师生齐聚在此,欣赏优秀项目的实践成果,学习先进团队的实践经验,受益良多。展望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将暑期社会实践的宝贵经验转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响应时代的召唤,用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