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系新闻 行大观园中路,忆红楼梦中人 ——文学院团支部大观园游 发布时间:2016-05-15 浏览次数:

为响应“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号召,5月14日,文学院2014级3班团支部和2015级团支部成员来到了大观园,以民族瑰宝《红楼梦》为底本,细细感受红楼梦中人的情怀。虽然天公不作美,一直都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但是无减同学们的热情。

走过回环曲折的曲径通幽,同学们首先来到了沁芳亭。沁芳亭不大,但是胜在精致玲珑别有韵味。透过沁芳亭望去,便望见省亲别墅的牌坊伫立在雨中,两旁垂柳依依,一片新绿倒映在湖面上,细雨飘落在水面上荡漾出一圈圈波纹,几只野鸭在悠游自在地游泳,划出几道痕迹,让同学们禁不住称赞大观园的景致好美。乔家逸同学说,这里就是贾母一行人看戏的地方,隔着水面可以看到戏台。同学们说下次可以和参加南山诗社的同学一起来,让他们唱上一曲。而这次,同学们则在这里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会,大家把自己对《红楼梦》印象最深刻的诗歌朗诵出来,相互交流分享这些诗歌的优点和缺点。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穿过庭院便看到正屋门上题的匾额“怡红快绿”。进了正屋,两个小学志愿者上前为同学们讲解屋内的结构。“怡红院为贾宝玉的住处,屋内有正厅,东面是贾宝玉的卧榻……”听着小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也细细打量起屋子来。除了正厅,同学们还可以看到抱厦、耳房、暖阁等,这些平常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名词,现在实实在在地展示在同学们的眼前。这令同学们对于古代房间的布局的概念明了不少,对于红楼梦中的某些情节的想象,例如贾政参观怡红院的路线,刘姥姥如何醉卧怡红院,也落到了实处。随着同学们的游览,红楼梦中的情节不再是空中楼阁,变得生动可触。

顺着路线,大家游了栊翠庵、省亲别墅、蘅芜苑、秋爽斋和潇湘馆等地,除了为大观园的美所倾倒外,大家都忍不住说:“贾宝玉果然是贾母最钟爱的孙子,他住的地方最豪华。”“林黛玉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孙女,潇湘馆的布置也还远不及怡红院豪华。所以大观园很美,但是从它身上透露出的身份地位差别也是明显的。尽管贾宝玉一再强调女儿比男儿好,但是在现实中女儿家的命运和地位却由不得自己作主。”杨紫涵同学如是说。

省亲别墅的故恩思义中间作者贾元春的塑像,两边则展示着不同的古代服装。王淑明同学为大家普及了汉服知识。“在殿左边是曲裾,这是汉服的一种,特点是绕襟。”除了曲裾,她还给大家讲了襦裙、褙子等汉服。同学们听了频频点头。而位于省亲别墅深处的大观楼,现在已经是一个戏台。正在上演卖身供弟弟读书的京剧情节。咿咿呀呀的唱腔,吸引了王淑明同学的脚步,她撑着伞,静静地听着。“虽然不知道唱的是哪一出戏,但还是觉得很好听。”尽管下着雨,不少老人家还是坚持听曲,有伞的撑着伞坐在庭院中,没伞的就拿着凳子坐在稍远的抄手游廊上。

红楼梦中人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但是他们的情致和风流却永远地留在人们心底。烟雨中的大观园,让人们看到了它寂静的一面,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四大家族衰落的的悲凉,听到一曲封建家族的挽歌。

这一次“忆红楼”主题团日活动,令2014级3班团支部与2015级3班团支部有了相互的了解,在大观园中,大家是一起游玩的好伙伴,你说我讲,全心全意交流读红楼梦感受,共同分享红楼情结。在这次活动中,大家收获的不仅有知识和美景,更有与团支部成员一起工作、游园和交流的记忆和温暖。除了收获了友谊,同学们还直观地感受到了《红楼梦》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是给予我们文化灵感、文化创新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在当下这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我们青年学生更是要牢牢抓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力量源泉。青年学生身为党的先锋队,要自觉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扛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在时代的路口摇旗呐喊,成为社会上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